什么是乳腺癌的癌前病变? 简单来说,乳腺癌前期病变就是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在形态学上有一定程度的异形增生,可发展为癌的乳腺增生性病变。导管上皮高度增生及非典型增生的基础上,则可能发生癌变。此外,导管内乳头状瘤以及复杂性的乳腺囊肿,也具有较高的癌变机会,也可以视为癌前病变。 癌前病变病因是什么?病因:目前尚不清楚 非典型导管增生是指乳腺导管内的异常细胞。通常影像检查异常,活检发现。 非典型小叶增生是指乳腺小叶内的异常细胞。通常影像检查异常,活检发现。 研究表明不典型增生乳腺癌5年发生率大约在6.6%,然后在10年的时候上升到12.6%,15年上升到23.1%,25年高达30.3%。 不典型增生癌变风险与病灶的数量相关,数量越多,风险越大。与乳腺小叶单位的退缩范围相关,退缩的范围越大,癌变风险越低。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指发生在乳腺导管上皮的良性肿瘤,发病率较高,但起病较隐匿,容易耽误治疗,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的纤维瘤和乳腺癌。一般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恶变几率较高,通常在5%-12%,根据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乳腺肿瘤的分类,将导管内乳头状瘤分为中央型和外周型。 中央型乳头状瘤多发生在乳管壶腹以下,大约1.5cm的1、2级乳管,也称大导管内乳头状瘤,位于乳腺中央区的乳晕下方,这种类型一般认为不增加乳腺癌的风险。 外周型乳头状瘤,指的是终末导管小叶系统发生的多发性导管内乳头状瘤,过去使用过乳头状瘤病这个名称,主要特点是位于乳腺的周围象限。周围型导管内乳头状瘤通常较为隐匿,表现为乳头溢液或经影像学检查发现的乳腺肿块。两种类型的典型临床表现均为血性或浆液性乳头溢液,伴或不伴乳腺肿块。 癌前病变如何治疗? 需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接受诊断和治疗。通常会被医生建议进行手术治疗,主要是为了避免良性疾病恶性变,逐渐加重并危及生命。 手术方式: 一般要根据病变的轻重程度以及病变范围而定。建议行开放手术,应包括小叶切除或包括导管内病变在内的象限切除。 药物: 手术后药物一般建议药物化学预防,如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随访: 乳腺癌前病变患者术后建议每年行乳腺核磁共振检查。